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明创建

涵养好家风·共筑家国梦 |益阳市2025年家风家训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展(三)

发布时间 : 2025-08-25

作者 :

来源:益阳市妇联

点击数:

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,进一步弘扬家庭美德,传承优良家风,推动形成爱国爱家、相亲相爱、向上向善、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,益阳市妇联面向社会开展“涵养好家风·共筑家国梦”家风家训征集活动,活动开展以来,广大家庭积极参与、踊跃推荐近期,妇联将对部分作品进行展示,持续传递向上向善家庭文明建设正能量。

 

刘红霞  益阳市市委社会工作部

 

 

 

小熊碗里的“对不起”

三岁的女儿安安最喜欢帮我干活了。这天,我在厨房准备晚饭,安安踮着小脚,眼巴巴地看着我把刚洗好的小熊瓷碗放在沥水架上。

“妈妈,我来端碗!”安安奶声奶气地说,小手已经迫不及待地伸过去。

我看着安安亮晶晶的眼睛,知道她是真心想帮忙。我拿起碗,小心地放在她摊开的小手上:“好呀,宝贝长大了,可以帮妈妈干活了!把碗端到餐桌上吧,要慢慢走,两只手拿稳哦。”

安安像捧着宝贝一样,双手紧紧抓住碗,小脸因为认真而绷得紧紧的。她迈着小短腿,摇摇晃晃地从厨房往客厅的餐桌走去。

眼看就要走到餐桌边了,安安脚下一绊,“哎呀!”一声,整个人往前一扑。只听“啪嗒”一声脆响,可爱的小熊碗摔在地上,碎成了好几片。

安安一下子愣住了,看着地上的碎片,小嘴一瘪,“哇......”地哭了出来,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掉。

我赶紧跑过去,立刻蹲下检查安安的小手小脚:“摔疼没有?让妈妈看看。” 确认安安只是吓了一跳没受伤,我才松了口气,轻轻拍着她的背:“吓着了是不是?没事没事,碗碎了没关系,安安没摔疼就好。”

安安还在抽噎,指着地上的碎片,又害怕又难过:“小熊碗…小熊碗坏了…我不是故意弄坏的…” 她怕我生气,更怕我以后不让她帮忙了。

我把安安搂在怀里,擦掉她的眼泪:“宝贝是想帮妈妈,妈妈知道的,对不对?不小心摔坏了,没关系。我们一起收拾干净,好不好?”

安安抽泣着点点头。看着我仔细地把每一片碎片都扫进簸箕里,小声说:“对不起,妈妈…”

我扫完地,洗干净手,又把安安抱到腿上,认真地看着她红红的眼睛:“宝贝,妈妈听到了你的‘对不起’。以后端东西,要更小心一点,走慢一点,好吗?特别是碗啊杯子啊,容易摔坏,也容易伤到自己。想帮忙的时候,先问问妈妈怎么拿最安全,好不好?”

“好…” 安安靠在我怀里,感觉暖暖的,刚才的害怕慢慢消失了。

过了两天,我在厨房倒水。安安又跑了过来,这次她没有直接伸手,而是仰着小脸问:“妈妈,我想端水杯,可以吗?怎么拿?”

我笑了,心里暖暖的。我拿出一个塑料小水杯,倒了浅浅一点水,递给她:“宝贝真棒,记住要问妈妈了。两只手拿稳杯子的中间,慢慢走。”

安安小心翼翼地接过杯子,像捧着最珍贵的东西,一步一步,稳稳当当地把水杯送到了爸爸面前,小脸上满是自豪。

看着女儿小小的背影,我欣慰地笑了。那个摔碎的碗,不仅教会了安安“对不起”的分量,更在她心里悄悄种下了“安全”和“责任”的小种子。

家风,不就是在这日复一日的“不小心”和“没关系”之间,在每一次耐心的引导和温暖的包容里,无声地传递下去的吗?

 

 

刘巍  沅江凌云塔学校  

 

 

 

播种一颗种子   

在我家的小花园里,有一株小小的向日葵,从破土而出的那天起,我就告诉女儿伊恬,每一颗种子都有自己生长的节奏。如今,八岁的伊恬就像这株向阳而生的幼苗,在充满尊重与鼓励独立思考的家庭氛围中,成长为一个自律又有主见的二年级小学生。

记得伊恬刚上小学时,面对堆积如山的兴趣班宣传单,她眼神里满是迷茫。我把选择权交到她手里:“宝贝,这些就像不同口味的糖果,你可以慢慢选自己最喜欢的。”那一周,我们一起体验了书法、舞蹈、古筝、口才。最终,伊恬指着亮闪闪的口才教室说:“妈妈,我喜欢这里,我喜欢在台上自信地发言!”从那以后,每周一次的口才课,她总是早早整理好书包,从未让我催促。

懂事的伊恬也有让我苦恼的时候,二年级下学期考试失利,我因心急给予较大压力,她瞬间崩溃大哭。看着孩子委屈的模样,我意识到自己的急躁。随后,我耐心安抚、温和沟通,引导她分析错题。她逐渐平静下来,主动反思不足,认识到学习需更细心坚持,这场小风波也让我懂得要以更包容的态度陪伴孩子成长。

伊恬这次因为没能入选班级跳绳比赛而闷闷不乐。我蹲下来耐心和她交流:“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呢?”她吸着鼻子分析:“可能我练习时不够专注,有时候和小朋友聊天。”我点点头:“那我们要不要制定一个小计划?”当晚,伊恬主动拿出笔记本,一笔一划写下:“每天跳绳10分钟,中间不休息、不说话。”从那天起,即使酷热难耐,阳台上总会准时响起跳绳的“哒哒”声。

最让我欣慰的是伊恬对时间的管理。她用卡通贴纸装饰自己的日程表,把放学后的时间分成“作业城堡”“阅读花园”和“游戏乐园”。有次我加班晚归,推开门却看到她已经洗漱完毕,正捧着《窗边的小豆豆》读得入神。她骄傲地说:“妈妈,我按照时间表完成了所有事情,还多读了半小时书!”那一刻,我知道,尊重她的选择、鼓励她独立思考,正在悄然结出自律的果实。

如今,看着伊恬认真阅读的侧脸,看着她在日程表上打勾时专注的模样,我深深明白:好的家风不是刻板的说教,而是给予土壤与阳光,让孩子在被尊重的环境中学会思考,在自主选择中收获成长的力量。这株小小的向日葵,正在属于自己的轨道上,向着阳光,努力生长。

 

曾洛妍 沅江市东方壹号学校

 

 


润物无声的家风传承

——妈妈的温度家风与我的共情育人

我的记忆里,妈妈似乎从未有过“闲”的时候。不是在厨房里为我们张罗一日三餐,就是拿着针线缝补衣物,再不就是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。她不是什么大学问家,也没有显赫的职业,仅仅是一位最平凡不过的家庭主妇。然而,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妈妈,用她那份润物无声的“温度家风”,浇灌了我的人生,最终指引我成为了三尺讲台上的老师,并让我深谙“共情”二字的分量。

妈妈的“做人哲学”也并非言辞凿凿的大道理,而是渗透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中。我小学时,有一次不小心弄坏了同学的铅笔盒,心里害怕极了,回家想偷偷藏起来。妈妈发现后,没有劈头盖脸地责骂,只是轻轻牵起我的手,带我到同学家,让我亲口道歉并承诺赔偿。她没有一句多余的话,但那份平静的坚持和眼神中流露出的信任,让我明白了犯错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敢承担。从那时起,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,什么是正直。她用她柔软而坚韧的肩膀,教会了我如何在泥泞中保持洁净,如何在喧嚣中守住本心。

这份底色,是我立德树人的根基,让我明白,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品格的塑造。

选择成为一名初中老师,是大学毕业时的决定。那时,周围不少同学都去了更“体面”的单位,妈妈却从未给我压力。她只是摸着我的头说:“孩子,老师不仅仅是教书,更是教人。能把心用在孩子们身上,就是最好的路。”她的话语简单,却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。入职第一年,面对一群活泼好动、思想复杂的初中生,我手足无措。有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,有学生成绩一落千丈,还有学生动不动就闹小情绪。我常常在备课的深夜,或是批改作业的间隙,想起妈妈的话:“能把心用在孩子们身上。”

这句话,成为了我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。

我开始学着像妈妈一样,去观察,去感受,去共情。班里有个叫小明的男生,平时活泼开朗,突然变得沉默寡言,成绩也直线下降。我没有急着批评他,而是主动找他聊天,从天气聊到游戏,再聊到他最近的生活。他最终红着眼睛告诉我,父母正在闹离婚,家里气氛很压抑。那一刻,我仿佛看到了童年里那个小心翼翼,担心父母吵架的自己。妈妈的“温度家风”告诉我,每个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,都有不为人知的脆弱。我没有说太多大道理,只是默默地听着,轻拍他的肩膀,告诉他:“老师知道你很难过,但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。”我为他争取了更多在校自习的时间,鼓励他参加体育活动释放压力,并定期与他沟通,慢慢地,小明脸上的笑容又回来了,学习也重新步入了正轨。

妈妈虽然只是一个家庭主妇,但她用自己的言传身教,教会了我最宝贵的人生财富——那份源自骨子里的共情能力。

如今,当我站在讲台上,看着那些或懵懂或叛逆的孩子们,我常常想,如果没有妈妈那份近乎本能的共情能力,我是否还能在讲台上站稳脚跟?是她,让我看见了每个孩子独特的闪光点;是她,让我学会了用爱和理解去化解矛盾;也是她,让我明白,教育的最高境界,是唤醒生命深处的善良与潜能。妈妈的“温度家风”,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底色,也是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为人师表、立德树人、与学生和同事产生深层共情的永恒动力。这份润物无声的传承,将伴随我一生,并将继续传递给更多需要温暖和理解的心灵。

 

张婧子 桃江县邮政分公司 

 

 

  

 

以“孝、勤、俭”传承幸福家风

幸福从来不是大道理的吆喝,而是藏在柴米油盐里的琐碎,像灯油般浸润着岁月。

百善孝为先

我的父母都是朴实厚道的寻常百姓,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向我诠释了“孝”的含义。去年奶奶生病住院,子女们轮流照顾。特别是妈妈,既要为我们的小家庭忙活,又在医院忙前忙后。奶奶出院时,我见到妈妈憔悴的样子很是心疼。但她只是笑笑说:“你爷爷走得早,奶奶一人拉扯大五个子女不容易,现在老了有些小习惯,晚辈们尽量顺着她吧”。奶奶原本性格比较强势,但逢人便夸儿媳有孝心、有耐心。妈妈坚守的“孝”在我身上延续和传承,我会言传身教,让这份“孝”一直传承下去。

勤方能补拙

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。从小到大,爸爸妈妈一直用这句话念叨我,就像地里的庄稼,不浇水施肥就长不好。这也一直激励着我要努力读书,不断向上。直到如今自己已经成家立业,对这话的理解也更加深刻。生活中,看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,步入学堂,我教他们读书虽然不是唯一的出路,但却是最公平、最好的出路。勤拙之辩的真谛从不在“补”,而在以滴水穿石的恒常,将前路打磨成超越预期的模样,而现在吃的苦,都是未来前行路上的光。工作中,我明白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,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,只要肯付出、肯努力,一定会有收获。这道理就像扫地,你天天认真扫,院子自然干净——手脚勤快点,日子总不会亏待人。

节约是美德

从小,妈妈就要求我不能浪费粮食,盛在碗里的饭菜必须吃干净。要知道食物经过了人们的辛勤耕作,在家人辛苦烹饪下,美味呈现在餐桌上。现在我对孩子们的要求也是如此。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从小他们就常背诵这首古诗。家里东西坏了爸爸总说修一下还能用,他的物品都是用了几十年,仍然非常爱惜。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,孩子的玩具不小心损坏后,总是第一时间拿到大人面前,用稚嫩的话语说着:“修一下,修一下。”节俭的美德穿插在生活中,教会我们珍惜粮食;也教会孩子们不攀比、不浪费。

家风是一盏明灯,照亮着前进的道路。这盏灯啊,早就在日复一日的言传身教里,长成了我生命里的星光,让前行的每一步,都有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