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4年全国巾帼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湖南省选拔赛的领奖台上,来自益阳的李波手捧“母婴护理员”项目二等奖证书,笑容明亮而坚定。这枚奖牌不仅是对她个人专业能力的肯定,更折射出益阳家政从业者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——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,她用技能守护万家幸福,让“专业”成为最亮眼的名片。


多年前刚成为母亲时,她对母婴护理一无所知:自己因哺乳方式不当患上乳腺炎,疼得夜不能寐;襁褓中的孩子也频繁闹病,每月跑医院成了常态。“那种无力感太煎熬了,焦虑像乌云一样追着我跑。”她至今记得,一次在医院排队时,邻位家长的偶然对话点醒了她:“产后护理、婴儿喂养都是学问,不是‘凭感觉’就能做好的。”
这句话像一把钥匙,撬开了她认知里的“盲区”。原来那些让新手妈妈手忙脚乱的难题,早有科学答案。她开始像海绵吸水般学习:育婴书籍堆成了小山,手机里存满了母婴护理课程,培训期间,雷打不动地泡在技能培训班里。从新生儿黄疸护理到产后情绪调节,从辅食添加原则到早教互动技巧,零碎的知识点被她一点点串联成体系。越学越明白:“不是当妈天生就该会,而是要靠知识武装自己。”


2019 年,她毅然辞去幼师工作,转行成为育婴员。“幼师是教孩子,育婴是护孩子,本质都是对生命的守护。”2020 年,她加入桃江县鸿兴职业技能培训学校,成了一名育婴培训师。彼时,桃江县正全力打造“桃花江保姆”劳务品牌,李波暗下决心:“要让科学育婴成为桃花江保姆的‘拿手绝活’。”
面对学员多是农村妇女、下岗职工,年龄偏大、文化基础薄弱的现状,她摸索出一套“土办法”:把书本上的理论变成“带娃故事”,用“婆婆听了都点头”的方言讲解;把仿真娃娃当成“活教材”,手把手教换尿布、做抚触,一个动作不对就重来,直到所有人都能精准操作。“育婴不是哄孩子玩,是守护生命最初的1000天,来不得半点马虎。”这是她每次开课必说的话。

四年间,她培训的近6000名月嫂中,80%以上顺利上岗,8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靠这门手艺脱了贫。

从日常磨砺到赛场绽放:
每一滴汗水都闪耀光芒
持续的坚守,
铺就了领奖台的荣光。
在湖南省第四届巾帼家政服务技能大赛中,母婴护理项目的考核堪称“细节魔鬼”:从新生儿呛奶急救的手法力度,到产后妈妈的心理疏导话术,再到辅食制作的营养配比,每个环节都考验着从业者的专业功底。
“光新生儿抚触的手法,我就带着学员练了上百遍。” 李波说,比赛比的不仅是技能,更是心态——面对突发场景,能否用最规范的操作、最温柔的态度解决问题,这正是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。她记得有次培训,一位农村大姐总学不会给宝宝拍嗝,急得掉眼泪。李波没有催促,而是陪着她一遍遍练:“左手托住宝宝颈部,右手空心掌从下往上轻拍,力道就像抚摸羽毛……”直到大姐终于掌握,抱着李波说:“这辈子没觉得自己这么能干过!”
这份对细节的较真,让李波在赛场上稳扎稳打。评委评价她:“操作规范流畅,对母婴需求的预判精准,透着一股对职业的敬畏心。”而这份敬畏,早已刻进益阳家政人的骨子里。
她自己也在“教中学、学中练”里快速成长:2020年、2023年两度斩获益阳市职业技能大赛育婴员一等奖;2020年获颁益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和“益阳市技术能手”称号;2022年当选全国特色劳务品牌“桃花江月嫂”形象代言人,2024年再夺省级赛事二等奖、并被益阳市获批成立“李波技能大师工作室”。从被焦虑困住的新手妈妈,到照亮他人的技能大师,李波用五年证明:把热爱当种子,平凡土壤里也能长出参天大树。
益阳家政人,正用双手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